变量 x :一门技能或者领域(如果你在下文看到 x , 可以将它替换成任何你想学习和掌握的东西)
本文字数:约 4000
阅读时间: 7 分钟 (根据每分钟 600 字的阅读速度计算)
摘要:你或许因为某个需求或者是兴趣使然需要快速入门一个新的领域。专家精通某个技能和领域或许需要 1 万小时以上的练习,然而你只需要 50 小时便能打开这个领域的大门。
本文所涉及的工具有:
– 视频播放软件
– 搜索引擎
– 思维导图
– 爬虫
正文:
一门新技能的掌握我总结为以下的几个阶段:
– 架构领域图谱
– 整理填充
– 实践及问题
– 归纳复盘
– 输出
– 精通
架构图谱 (10 小时)
任何领域的起点都源于信息输入。通常的信息输入源头拥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
所以在我们谈论“学习”的时候的过程是快速的找到输入的源头,并进行消化。 每一种信息源头的效率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会有不同,我的经验来看,通常他们的效率排行如下:
视频 > 图像 > 文字 > 音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 经过速读训练的人群, 则文字的输入相率会更加高效。
– 在自身本身已经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文字资料更能高效的解决特定问题。
而现在网络资源的发达,给各位寻找学习的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效率优先级入手,我推荐你寻找学习资料的顺序为:视频资料优先 > 图像 > 文字
我们以往在尝试学习某个技能的路径是这样的:
1. 知乎/百度/Google > 如何快速掌握 x > 知乎赞数极高的的书籍推荐 > JD/淘宝/亚马逊 > 购买书籍 > 学习阅读
2. 知乎/百度/Google > 如何快速掌握 x > 知乎赞数极高的的网站资源 > 博客 > 学习阅读
并非知乎高赞答案推荐的资源没有用处,而是在一个人对领域陌生的阶段,这种学习的效率很低。若我们以月,季度作为学习的时间单位,那或许合适。但并非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并且很有可能会发生你买了书籍,然而只会翻开几页。打开博客,只能阅读几个页面(多数博客的教程连续性很差).
这是我经过尝试后并推荐的优化路径
1. Youtube > x Tutorial for Beginner | How to learn x in 1 hour > playlist
2. Coursea > x beginner class
2. 网易云课堂 > x 入门教程
3. 腾讯课堂 > x 入门到精通
4. 优酷等视频网站 > 视频教程
5. 百度云搜索 > x 系列教程
为什么要这样
我的看法,在第一信息输入阶段的核心是: 快速建立起体系框架
细节在这个阶段是并没有那么重要。
视频系列教程,好的教程,在初始阶段会对整个体系做一个初步介绍,可以快速帮你建立起视界和理解,相对于你自己去看文字材料不会太过于枯燥和无聊。我会非常建议从 youtube 开始,因为:
– youtube 的入门教程体系更加清晰简单易懂,毕竟他们面向的是世界范围的学习和浏览者,所以会增加免费部分的干货。让人更加有欲望去购买其收费教程。
– 资源丰富。同一个主题你可以找到不同博主的教学。(或许其中内容相似)
– 国内精品教程较少,大多数比较冗余且无聊。
关键核心
这个阶段有两个核心:
第一,视频一定要用 2 倍速播放。或者你听力能接受的最大倍数。这样可以节省十分多的效率。 这么做有 2 个原因:
1. 人脑的潜意识对于信息的接收速度,无论是文字,声音还是图像都会比你想想中的更高。你的大脑其实可以接收并理解 2 倍速或更高的播放情景。
2. 一个 1 小时的视频教程里,或许会有 15 分钟的不重要事件。多倍播放可以快速略过,关键点如果跟不上可以再降速。
现在有的视频网站已经支持二倍速播放,如 youtube,慕课网等。 有的或许还不支持, 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将视频下载下来并用电脑上的本地播放器进行播放。个人在使用的支持调速的播放器有:
– windows: Potplayer :http://www.potplayer.org/
– Mac: MPlayerX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2878
(注意,2 倍速播放不适合语言方面的学习,如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等。)
第二,一定要用思维导图进行同步整理。这样你可以在听和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整理结构。 你的使用方法应该是这样:使用两个屏幕或者将屏幕一分为二,左边视频,右边导图。
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有下面几个:
– mindmanager 老牌软件
– xmind 国产的,曾经最常用的版本
– Simplemind 博主现在在使用的软件
各位可以自己挑选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软件。在本篇文章提到的所有阶段,思维导图都是必须的。如果你曾经没有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使用以下的几种学习模式(低效率,难维护,结构性差):
– Evernote 或所有笔记软件
– PPT word?
– 实体笔记本写笔记?
我都会推荐你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并用它进行一切东西的记录。思维导图软件有这些好处: 白板可以无限拓展,分支结构更改迅速,随时可以修改填充细节。
在学习开始阶段你制作的导图一定会有错误和遗漏,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在你持续学习的阶段中,会对初始版本做出不断的修改。
相关阅读:请用 2 倍速观看这个视频,你能了解思维导图的优势(同时也能观看到视频博主的缺陷)
整理填充 (20 小时)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对于这个领域有了一些基本的认知,然而还缺乏许多细节部分的理解及应用。 或许你已经开始发现了你导图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了修改,然而实际应用时候仍然丢失了细节,但是这并没有关系。你已经完成了第一步骤里的核心结构图。
这个时候就是查缺补漏的时候了,这里有几个路径:
1. 知乎/百度/Google > 如何快速掌握 x > 知乎赞数极高的的书籍推荐 > JD/淘宝/亚马逊 > 购买书籍 > 快速阅读
2. 知乎/百度/Google > 如何快速掌握 x > 知乎赞数极高的的网站资源 > 快速阅读
3. Google > 如何快速掌握 x > 在非广告区域,自然排名比较高的网站资源 > 快速阅读
这几个路径和我们在上个阶段的路径几乎相同, 区别在于我将最后的学习阅读改成了快速阅读。 这一点十分重要。 在这个阶段, 你需要做的是快速将导图中的细节遗漏部分填充, 虽然未必能够完全做到实际应用或者理解,但重要的是你已经在建立你对这个行业的自己的使用手册, 后期可以随时回顾。
核心技巧
这个阶段的核心技巧是 “爬虫”, 即迅速。 如果你有爬虫编程能力,那非常好, 不过没有也没有关系。 要点在于,迅速收集行业权威的所有信息资料,快速阅读进行筛选,挑出你遗漏的资源并填充进你的思维导图。
我们用两个实际的例子:
1. 某程序员知道某公众号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或许),他希望通过学习这个公众号发布的历史文章来学习这个大牛的思路和技巧。 于是写了爬虫程序快速导出本公众号的所有历史文章并进行挖掘学习。
(如果你不懂程序开发也没有任何关系,只需要手动点开这个公众号并查看其历史文章即可)
2. 例如我需要学习自动化测试,Google “Selenium Tutorial” , 找到如下结果。
点开当前搜索页的所有网站(甚至应该包含第二页的所有网站), 快速浏览所有标签页进行筛选,看看哪些网站的信息架构更好且完整。关掉剩余的标签页,再快速浏览当前标签页的内容并开始填充导图。
经过第一个阶段,基本上你已经具备了如何识别信息。 到底他们是一对废话,还是真正的干货。所以你不需要精读全篇的每个字,只需要快速浏览并根据需求填充细节。
实践及问题 (15 小时)
此文的目的并非是教你去解决某个行业的某个问题,而是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会在你自己成长中自行发现解决。通过前两个阶段,你已经对某个行业或者领域有了基本的了解,无论它是什么,你已经有了基本的实践能力。接下来在实践中会持续不断的发现你有所遗漏,这个时候需要的是: 善用搜索。
除非你正在探索的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涉及的新兴领域,不然你所碰到的问题多半已经有人发现,并给出了答案。
总结 (5 小时)
1. 多用知乎,多用谷歌, 多翻墙。
2. 补充你的思维导图。时刻补充你的思维导图。持续不断的补充你的思维导图。
3. 使用 excel 表记录你所发现的任何问题。 这个 excel 表格至少要有一下内容
A – 问题发现日期
B – 问题描述
C – 解决方案
D – 解决日期
E – 相关索引连接
这是我的一个黄金回测复盘表,并不一定适用于你们其他。但原理一样。
归纳复盘
每过一段周期,回头去看你的思维导图,或许你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并需要修改。
在上个阶段我们提到的 Excel, 这才是复盘的核心。请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和行业去定制你的复盘表格。但是它是必须且重要的,复盘表格是必须且重要的,请用云盘服务保存他,因为它是必须且重要的。
输出及精通
其实本篇文章到上面为止已经结束了。你能产生什么样的输出和是否决定要在行业精通取决于自己。愿本文教程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若有任何批判意见也可以留言提出。